1.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谁为什么

2.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的六个观点

3.爱因斯坦的生平简介

4.他们的哲学思想分别是什么?

天文学与生活_天文学与我的世界观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

爱因斯坦年表

1879年 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父名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波林·科克。

1880年 爱因斯坦一家迁居慕尼黑。父同其弟雅各布合办一电器设备小工厂。

1881年 11月18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出世。1884年 爱因斯坦对袖珍罗盘着迷。进天主教小学读书。

1885年 爱因斯坦开始学小提琴。

1886年 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读书。为了遵守宗教指示的法定要求,在家里学习犹太教的教规。

1888年 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育,直到准备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1889年 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0年 爱因斯坦的宗教时间,持续约1年。1891年 自学欧几里德几何,感到狂热的喜爱。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 开始读康德著作。

1894年 全家迁往意大利米兰。

1895年 自学完微积分。中学没毕业就到意大利与家人团聚。放弃德国国籍。

投考苏黎世瑞士联邦工业大学,未录取。

10月转学到瑞士阿劳州立中学。

写了第一篇科学论文。

1896年 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

10月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18年 在苏黎世结识贝索,与其终身友谊从此开始。

1899年 10月19日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 8月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

1901年 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

3月去米兰找工作,无结果。

5月回瑞士,任温特图尔中学技术学校代课教师。10月到夏夫豪森任家庭教师。3个月后又失业。12月申请去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工作。

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2年 2月到伯尔尼等待工作。

和索洛文、哈比希特创建“奥林匹亚科学院”。

6月受聘为伯尔尼瑞士专利局的试用技术员。6月完成第三篇论文《关于热平衡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运动论》,提出热力学的统计理论。

10月父病故。

1903年 1月与米列娃结婚。

1904年 5月长子汉斯出生。

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技术员。1905年 3月发展量子论,提出光量子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

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9月提出质能相当关系。

1906年 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

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07年 开始研究引力场理论,在论文《关于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中提出均匀引力场同均匀加速度的等效原理。6月申请兼任伯尔尼大学的编外讲师。

1908年 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1909年 3月和10月完成两篇论文,每一篇都含有对于黑体辐射论的推测。

7月接受日内瓦大学名誉博士。

9月参加萨尔斯堡德国自然科学家协会第81次大会,会见普朗克等,作了《我们关于辐射的本质和结论的观点的发展》报告。

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0年 7月次子爱德华出生。

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1年 2月应洛伦兹邀请访问莱顿。

3月任布拉格德国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0月去布鲁塞尔出席第一次索尔维会议。

1912年 2月埃伦费斯特来访,两人由此结成莫逆之交。10月回瑞士,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开始同格罗斯曼合作探索广义相对论。

1913年 7月普朗克和能斯特来访,聘请他为柏林威廉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12月7日在柏林接受院士职务。

发表同格罗斯曼合著的论文《广义相对论纲要和引力理论》,提出引力的度规场理论。

1914年 4月6日,从苏黎世迁居到柏林。

7月2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就职演说。

10月反对德国文化界名流为战争辩护的宣言《告文明世界书》,在同它针锋相对的《告欧洲人书》上签名。

11月参加组织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

1915年 同德哈斯共同发现转动磁性效应。

3月写信给罗曼·罗兰,支持他的反战活动。

6—7月在阿廷根作了6次关于广义相对论的学术报告。11月提出广义相对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

1916年 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3月发表悼念马赫的文章。

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说。

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首次进行关于引力波的探讨。

写作《狭义和广义相对论浅说》。

1917年 2月,著述第一篇关于宇宙学的论文,引入宇宙项。接连患肝病、胃溃疡、黄疸病和一般虚弱症,受堂姐艾尔莎照顾。

1918年 2月,爱因斯坦发表关于引力波的第二篇论文,包括四级公式。

1919年 1—3月在苏黎世讲学。

2月同米列娃离婚。

6月与艾尔莎结婚。

9月获悉英国天文学家观察日食的结果,11月6日消息公布后,全世界为之轰动。由此,爱因斯坦的理论被视为“人类思想史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2月,接受德国唯一的名誉学位:罗斯托克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

1920年 3月母亲患癌症去世。

夏访问斯堪的那维亚。

8—9月德国出现反相对论的逆流,爱因斯坦遭到恶毒攻击,他起而公开应战。

10月接受兼任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名义,发表《以太和相对论》的报告。

1921年 1月访问布拉格和维也纳。

1月27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几何学和经验》的报告。

2月去阿姆斯特丹参加国际工联会议。

4月2日—5月30日,为了给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访问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巴纳德勋章。在白宫受哈丁总统接见。在访问芝加哥、波士顿和普林斯顿期间,就相对论进行了4次讲学。

6月访问英国,拜谒了牛顿墓地。

1922年 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3—4月访问法国,努力促使法德关系正常化。发表批判马赫哲学的谈话。

5月参加国际联盟知识界合作委员会。

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

10月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1月9日,在去日本途中,爱因斯坦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11月17日—12月29日,访问日本。

1923年 2月2日,从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访问,逗留12天。

2月8日,成为特拉维夫市的第一个名誉公民。

从巴勒斯坦返回德国途中,访问了西班牙。

3月,爱因斯坦对国联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国联提出辞职。6—7月,帮助创建“新俄朋友协会”,并成为其执行委员会委员。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并讲演相对论,作为对得到诺贝尔奖金的感谢。

发现了康普顿效应,解决了光子概念中长期存在的矛盾。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1924年 加入柏林的犹太组织,并成为缴纳会费的会员。

6月,重新考虑加入国联。

12月,取得最后一个重现,从统计涨落的分析中得出一个波和物质缔合的独立的论证。此时,还发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

1925年 受聘为德苏合作团体“东方文化技术协会”理事。

5—6月,去南美洲访问。

与甘地和其他人一道,在拒绝服兵役的声明上签字。

接受科普列奖章。

为希伯莱大学的董事会工作。

发表《非欧几里德几何和物理学》。

1926年 春,同海森伯讨论关于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

接受“天文学家”的金质奖章。

接受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27年 2月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签名。

参加国际反帝大同盟,被选为名誉。

10月参加第五届布鲁塞尔索尔维物理讨论会,开始同哥本哈根学派就量子力学的解释问题进行激烈论战。

发表《牛顿力学及其对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影响》。1928年 1月被选为“德国同盟”(前身为德国“新祖国同盟”)理事。

春,由于身体过度劳累,健康欠佳,到瑞士达伏斯疗养,并为疗养青年讲学。发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其最近的变化》。

4月海伦·杜卡斯开始到爱因斯坦家担任终生的私人秘书。

1929年 2月发表《统一场论》。

3月,50岁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庆祝会。第一次访问比利时皇室,与伊丽莎白女皇结下友谊,直到去世之前一直与比利时女皇通信。

6月28日获普朗克奖章。

9月以后同法国数学家阿达马进行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争论,坚持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

1930年 不满国际联盟在改善国际关系上的无所作为,提出辞职。5月,在“国际妇女和平与自由同盟”的世界裁军声明上签字。

7月同泰戈尔争论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12月11日—1931年3月4日,爱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国访问,主要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讲学。

12月13日,沃克向爱因斯坦赠送纽约市的金钥匙。

12月19日—20日,访问古巴。

发表《我的世界观》、《宗教和科学》等文章。

1931年 3月从美国回柏林。

5月访问英国,在牛津讲学。

11月号召各国对日本经济封锁,以制止其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12月再度去加利福尼亚讲学。

为参加1932年国际裁军会议,特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讲。

发表《麦克斯韦对物理实在观念发展的影响》。1932年 2月,对于德国和平主义者奥西茨基被定为叛国罪,在帕莎第纳提出抗议。

3月从美国回柏林。

5月去剑桥和牛津讲学,后赶到日内瓦列席裁军会议,感到极端失望。

6月同墨菲作关于因果性问题的谈话。

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

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12月10日,和妻子离开德国去美国。原来打算访问美国,然而,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领土。

1933年 1月30日,纳粹上台。

3月10日,在帕莎第纳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次日启程回欧洲。

3月20日,纳粹搜查他的房屋,他发表抗议。后他在德国的财产被没收,著作被焚。

3月28日从美国到达比利时,避居海边农村。

4月21日宣布辞去普鲁士科学院职务。

5月26日给劳厄的信中指出科学家对重大政治问题不应当默不作声。

6月到牛津讲学后即回比利时。

7月改变绝对和平主义态度,号召各国青年武装起来准备同纳粹德国作殊死斗争。

9月初纳粹以2万马克悬赏杀死他。

9月9日,渡海前往英国,永远离开欧洲。

10月3日在伦敦发表演讲《文明和科学》。

10月10日离开英国,10月17到达美国,定居于普林斯顿,应聘为高等学术研究院教授。

1934年 文集《我的世界观》由其继女婿鲁道夫·凯泽尔编辑出版。1935年

5月到百慕大作短期旅行。在百慕大正式申请永远在美国居住。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离开美国。

获富兰克林奖章。

同波多耳斯基和罗森合作,发表向哥本哈根学派挑战的论文,宣称量子力学对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

为使诺贝尔奖金(和平奖)赠予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奥西茨基而奔走。

1936年 开始同英费尔德和霍夫曼合作研究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

12月20日妻艾尔莎病故。

发表《物理学和实在》、《论教育》。

1937年 3—9月参加由英费尔德执笔的通俗册子《物理学的进化》的编写工作。

3月声援中国“七君子”。

6月同英费尔德和霍夫曼合作完成论文《引力方程和运动问题》,从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

1938年 同柏格曼合写论文《卡鲁查电学理论的推广》。

9月给五千年后的子孙写信,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表示不满。

1939年 8月2日在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国抢先掌握。

妹妹玛雅从欧洲来美,在爱因斯坦家长期住下来。1940年 5月15日发表《关于理论物理学基础的考查》。

5月22日致电罗斯福,反对美国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国国籍。

1941年 发表《科学和宗教》等文章。

1942年 10月在犹太人援苏集会上热烈赞扬苏联各方面的成就。

1943年 5月作为科学顾问参与美国海军部工作。1944年 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以600万美元拍卖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发表对罗素的认识论的评论。

12月同斯特恩、玻尔讨论原子武器和战后和平问题,听从玻尔劝告,暂时保持沉默。

1945年 3月同西拉德讨论原子军备的危险性,写信介绍西拉德去见罗斯福,未果。

4月从高等学术研究院退休(事实上依然继续照常工作)。9月以后连续发表一系列关于原子战争和世界的言论。1946年 5月发起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担任。5月接受黑人林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写长篇《自述》,回顾一生在科学上探索的道路。

5月妹妹玛雅因中风而瘫痪,以后每夜念书给她听。

10月,给联合国大会写公开信,敦促建立世界。

1947年 继续发表大量关于世界的言论。

9月发表公开信,建议把联合国改组为世界。1948年 4—6月同天文学家夏普林利合作,全力反对美国准备对苏联进行“预防性战争”。

抗议美国进行普遍军事训练。

发表《量子力学和实在》。

前妻米列娃在苏黎世病故。

12月,作剖腹手术,在腹部主动脉里发现一个大动脉瘤。

1949年 1月13日,爱因斯坦出院。

1月,写《对批评的回答》,对哥本哈根学派在文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家—科学家》中的批判进行反批判。

5月发表《为什么要社会主义》。

11月“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停止活动。

1950年 2月13日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

4月发表《关于广义引力论》。

文集《晚年集》出版。

3月18日,在遗嘱上签字盖章。内森博士被指名为唯一的遗嘱执行人。遗产由内森博士和杜卡斯共同托管。信件和手稿的最终贮藏所是希伯莱大学。其他条款当中还有:小提琴赠给孙子伯恩哈德·凯撒。

1951年 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

6月妹妹玛雅在长期瘫痪后去世。

9月“原子能科学家非常委员会”解散。

1952年 发表《相对论和空间问题》、《关于一些基本概论的绪论》。11月以色列第1任总统魏斯曼死后,以色列请他担任第2任总统,被拒绝。

1953年 4月3日给伯尔尼时代的旧友写《奥林匹亚科学院颂词》,缅怀青年时代的生活。

5月16日给受迫害的教师弗劳恩格拉斯写回信,号召美国知识分子起来坚决抵抗法西斯迫害,引起巨大反响。为经念玻恩退休,发表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论文,由此引起两人之间的激烈争论。

发表《〈空间概念〉序》。

1954年 3月,75岁生日,通过“争取公民自由非常委员会”,号召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势力作斗争。

3月被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公开斥责为“美国的敌人”。

5月发表声明,抗议对奥本海默的政治迫害。

秋因患溶血性贫血症卧床数日。

11月18日,在《记者》杂志上发表声明,不愿在美国做科学家,而宁愿做一个工匠或小贩。

完成《非对称的相对论性理论》。

1955年 2—4月同罗素通信讨论和平宣言问题,4月11日在宣言上签名。

3月写《自述片断》,回忆青年时代的学习和科学探索的道路。

3月15日挚友贝索逝世。

4月3日同科恩谈论关于科学史等问题。

4月5日驳斥美国法西斯分子给他扣上“颠覆分子”帽子。4月13日在草拟一篇电视讲话稿时发生严重腹痛,后诊断为动脉出血。

4月15日进普林斯顿医院。

4月18日1时25分在医院逝世。当日16时遗体在特伦顿火化。遵照其遗嘱,骨灰被秘密保存,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仪,不做坟墓,不立纪念碑。

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

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史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谁为什么

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国犹太人。他创立了代表现代科学的相对论,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现代科学技术和他的深刻影响及广泛应用方面开创了现代科学新纪元,被公认为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中文名: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外文名: Albert Einstein

国籍: 美国、瑞士双重国籍

民族: 犹太族

出生地: 德国乌尔姆市

出生日期: 公元1879年3月14日

逝世日期: 公元1955年4月18日

职业: 物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毕业院校: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苏黎世大学

主要成就: 提出相对论及质能方程

解释光电效应

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代表作品: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基础》

荣誉: 1921诺贝尔物理学奖

著名公式: E=mc^2

血型: O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英][?lb?t ?a?n?sta?n] [美][?lb?t ?a?n?sta?n]),世界十大杰出物理学家之一,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在伯尔尼专利局任职,在苏黎世工业大学、布拉格德意志担任大学教授。1913年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3年爱因斯坦在英国期间,被格拉斯哥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LL.D)。因受纳粹迫害,迁居美国,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教授。从事理论物理研究,1940年入美国国籍。1879年3月14日上午11时30分,爱因斯坦出生在德国乌尔姆市(Ulm, Kingdom of Württemberg, German Empire)班霍夫街135号。父母都是犹太人。父名赫尔曼·爱因斯坦,母亲玻琳。 1881年(2岁) ,11月18日,爱因斯坦的妹妹玛娅在慕尼黑出生。 1884年(5岁),爱因斯坦开始对袖珍罗盘着迷。 1885年(6岁),爱因斯坦开始学习小提琴。 1886年(7岁),爱因斯坦在慕尼黑公立学校(Council School)读书;在家里学习犹太教的教规。 1888年(9岁),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在学校继续受宗教教 5岁的爱因斯坦和3岁的妹妹

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10岁),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1年(12岁),自学欧几里德几何学(Euclidean geometry),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爱因斯坦开始怀疑欧几里德的定。 1892年(13岁),开始读康德(Immanuel Kant)的著作。 1894年(15岁),爱因斯坦一家移居意大利。 1895年(16岁),自学完微积分(calculus)。 同年,爱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学院(德文首字母缩写词ETH)的入学考试失败。 1896年(17岁),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10月29日,爱因斯坦迁居苏黎世并在瑞士理工学院就读。 1899年(20岁)10月19日,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21岁)8月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 少年时的爱因斯坦

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 1901年(22岁)3月21日,取得瑞士国籍。在这一年5-7月完成电势差的热力学理论的论文。 1902年(23岁)6月16日,被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 1903年(24岁),他与大学同学米列娃.玛丽克结婚。他们结婚前就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 1904年(25岁)9月,由专利局的试用人员转为正式技术员。 1905年(26岁)3月,发表量子论,提出光量子说,解决了光电效应问题。4月向苏黎世大学提出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博士学位。5月完成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独立而完整地提出狭义相对性原理,开创物理学的新纪元。 1906年(27岁)4月,晋升为专利局二级技术员。11月完成固体比热的论文

生活中的爱因斯坦(8张),这是关于固体的量子论的第一篇论文。 1907年(28岁),升职为专利局一级技术员。 1908年(29岁)10月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 1909年(30岁)10月,离开伯尔尼专利局,任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0年(31岁)10月,完成关于临界乳光的论文。 1911年(32岁),从瑞士迁居到布拉格。 1912年(33岁)提出“光化当量”定律。 1913年(34岁)重返德国,任柏林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长和柏林洪堡大学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 1914年(35岁)4月,爱因斯坦接受德国科学界的邀请。迁居到柏林, 8月 即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虽身居战争的发源地,生活在战争鼓吹者的包围之中,却坚决地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 爱因斯坦小时侯的照片

9月 爱因斯坦参与发起反战团体“新祖国同盟”,在这个组织被宣布为非法、成员大批遭受逮捕和迫害而转入地下的情况下,爱因斯坦仍坚决参加这个组织的秘密活动。 10月 德国的科学界和文化界在军国主义分子的操纵和煽动下,发表了“文明世界的宣言”,为德国发动的侵略战争辩护,鼓吹德国高于一切,全世界都应该接受“真正德国精神”。在“宣言”上签名的有九十三人,都是当时德国有声望的科学家、艺术家和牧师等。就连能斯脱、伦琴、奥斯特瓦尔德、普朗克等都在上面签了字。当征求爱因斯坦签名时,他断然拒绝了,而同时他却毅然在反战的《告欧洲人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一举动震惊了全世界。 1915年(36岁)11月,提出引力方程的完整形式,并且成功地解释了水星近日点运动。  爱因斯坦

1916年(37岁)3月,完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5月提出宇宙空间有限无界的说。 8月完成《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总结量子论的发展,提出受激辐射理论。 1917年(38岁),列宁领导的苏联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爱因斯坦热情地支持这个伟大的革命,赞扬这是一次对全世界将有决定性意义的、伟大的社会实验并表示:“我尊敬列宁,因为他是一位有完全自我牺牲精神,全心全意为实现社会正义而献身的人。我并不认为他的方法是切合实际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像他这种类型的人,是人类良心的维护者和再造者。” 1919年(40岁),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离婚,同年,与表姐艾尔莎结婚。 1921年(42岁),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1月访问布拉格和维也纳。1月27日在普鲁士科学院作《几何学和经验》的报告。 2月去阿姆斯特丹参加国际工联会议。 爱因斯坦和他的妻子和儿子

4月5日—5月30日,为了给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的创建筹集资金,同魏茨曼一起首次访问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巴纳德勋章。在白宫受哈丁总统接见。在访问芝加哥、波士顿和普林斯顿期间,就相对论进行了4次讲学。 6月访问英国,拜谒了牛顿墓地。 1922年(43岁)1月完成关于统一场论的第一篇论文。3—4月访问法国,努力促使法德关系正常化。发表批判马赫哲学的谈话。 4月参加国际联盟知识界合作委员会。 7月受到被谋杀的威胁,暂离柏林。 10月8日,爱因斯坦和艾尔莎在马赛乘轮船赴日本。沿途访问科伦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11月9日,在去日本—上海的途中,爱因斯坦通过电报知道被授予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月17日—12月29日,访问日本。 1923年(44岁)2月2日,从日本返回途中,到巴勒斯坦访问,逗留12天。 2月8日,成为特拉维夫市的第一个名誉公民。 爱因斯坦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

从巴勒斯坦返回德国途中,访问了西班牙。 3月,爱因斯坦对国联的能力大失所望,向国联提出辞职。6—7月,帮助创建“新俄朋友协会”,并成为其执行委员会委员。 7月,到哥德堡接受1921年度诺贝尔奖金。并讲演相对论,作为对得到诺贝尔奖金的感谢。 发现了康普顿效应,解决了光子概念中长期存在的矛盾。 12月,第一次推测量子效应可能来自过度约束的广义相对论场方程。 1924年(45岁)加入柏林的犹太组织,并成为缴纳会费的会员。 6月,重新考虑加入国联。 12月,取得最后一个重现,从统计涨落的分析中得出一个波和物质缔合的独立的论证。此时,还发现了波色—爱因斯坦凝聚。 1925年(46岁)受聘为德苏合作团体“东方文化技术协会”理事。 爱因斯坦和他第二任妻子艾尔莎

5—6月,去南美洲访问。 与甘地和其他人一道,在拒绝服兵役的声明上签字。接受科普列奖章。为希伯莱大学的董事会工作。发表《非欧几里德几何和物理学》。 1926年(47岁)春,同海森堡讨论关于量子力学的哲学问题。接受“天文学家”的金质奖章。接受为苏联科学院院士。 1927年(48岁)2月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签名。参加国际反帝大同盟,被选为名誉。 10月参加第五届布鲁塞尔索尔维物理讨论会,开始同哥本哈根学派就量子力学的解释问题进行激烈论战。发表《牛顿力学及其对理论物理学发展的影响》。 1928年(49岁)1月被选为“德国同盟”(前身为德国“新祖国同盟”)理事。春,由于身体过度劳累,健康欠佳,到瑞士达伏斯疗养,并为疗养青年讲学。发表《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至其最近的变化》。 4月海伦·杜卡斯开始到爱因斯坦家担任终生的私人秘书。 1929年(50岁)2月发表《统一场论》。 爱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米列娃

3月,50岁生日,躲到郊外以避免生日庆祝会。第一次访问比利时皇室,与伊丽莎白女皇结下友谊,直到去世之前一直与比利时女皇通信。 6月28日获普朗克奖章。 9月以后同法国数学家阿达马进行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争论,坚持无条件地反对一切战争。 1930年(51岁)不满国际联盟在改善国际关系上的无所作为,提出辞职。5月,在“国际妇女和平与自由同盟”的世界裁军声明上签字。 7月同泰戈尔争论真理的客观性问题。 12月11日—1931年3月4日,爱因斯坦第二次到美国访问,主要在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讲学。 12月13日,沃克向爱因斯坦赠送纽约市的金钥匙。 爱因斯坦

12月19日—20日,访问古巴。发表《我的世界观》、《宗教和科学》等文章。 1931年(52岁)3月从美国回柏林。 5月访问英国,在牛津讲学。 11月号召各国对日本经济封锁,以制止其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12月再度去加利福尼亚讲学。 为参加1932年国际裁军会议,特地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和演讲。 发表《麦克斯韦对物理实在观念发展的影响》。 1932年(53岁)2月,对于德国和平主义者奥西茨基被定为叛国罪,在帕莎第纳提出抗议。 3月从美国回柏林。 5月去剑桥和牛津讲学,后赶到日内瓦列席裁军会议,感到极端失望。 6月同墨菲作关于因果性问题的谈话。 7月同弗洛伊德通信,讨论战争的心理问题。 号召德国人民起来保卫魏玛共和国,全力反对法西斯。12月10日,和妻子离开德国去美国。原来打算访问美国,然而,他们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德国的领土。 1933年(54岁)1月30日,纳粹上台。 爱因斯坦

3月10日,在帕莎第纳发表不回德国的声明,次日启程回欧洲。 3月20日,纳粹搜查他的房屋,他发表抗议。后他在德国的财产被没收,著作被焚。 3月28日从美国到达比利时,避居海边农村。 4月21日宣布辞去普鲁士科学院职务。 5月26日给劳厄的信中指出科学家对重大政治问题不应当默不作声。 6月21日接受格拉斯哥大学授予的LL.D荣誉法学博士的学位 7月改变绝对和平主义态度,号召各国青年武装起来准备同纳粹德国作殊死斗争。 9月初纳粹以2万马克悬赏杀死他。 9月9日,渡海前往英国,永远离开欧洲。 10月3日在伦敦发表演讲生命与科学。 .10月10日离开英国,10月17到达美国,定居于普林斯顿,应聘为高等学术研究院教授。 1934年(55岁)文集《我的世界观》由其继女婿鲁道夫·凯泽尔编辑出版。1935年5月到百慕大作短期旅行。在百慕大正式申请永远在美国居住。这也是他最后一次离开美国。 获富兰克林奖章。

爱因斯坦,封面为爱因斯坦和他的第二任妻子(20张)  同波多耳斯基和罗森合作,发表向哥本哈根学派挑战的论文,宣称量子力学对实在的描述是不完备的。 为使诺贝尔奖金(和平奖)赠予关在纳粹集中营中的奥西茨基而奔走。 1936年(57岁)开始同英费尔德和霍夫曼合作研究广义相对论的运动问题。 12月20日妻艾尔莎病故。 发表《物理学和实在》、《论教育》。 1937年(58岁)3—9月参加由英费尔德执笔的通俗册子《物理学的进化》的编写工作。 3月声援中国“七君子”。 6月同英费尔德和霍夫曼合作完成论文《引力方程和运动问题》,从广义相对论的场方程推导出运动方程。 1938年(59岁)同柏格曼合写论文《卡鲁查电学理论的推广》。 9月给五千年后的子孙写信,对资本主义社会现状表示不满。 1939年(60岁)8月2日在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德国抢先掌握。 妹妹玛雅从欧洲来美,在爱因斯坦家长期住下来。1940年5月15日发表《关于理论物理学基础的考查》。 5月22日致电罗斯福,反对美国的中立政策。 10月1日取得美国国籍。 1941年(62岁)发表《科学和宗教》等文章。 1942年(63岁)10月在犹太人援苏集会上热烈赞扬苏联各方面的成就。 1943年(64岁)5月作为科学顾问参与美国海军部工作。 1944年(65岁)为支持反法西斯战争,以600万美元拍卖1905年狭义相对论论文手稿。发表对罗素的认识论的评论。 12月同斯特恩、玻尔讨论原子武器和战后和平问题,听从玻尔劝告,暂时保持沉默。 1945年(66岁)3月同西拉德讨论原子军备的危险性,写信介绍西拉德去见罗斯福,未果。 4月从高等学术研究院退休(事实上依然继续照常工作)。9月以后连续发表一系列关于原子战争和世界的言论。 1946年(67岁)5月发起组织“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担任。5月接受黑人林肯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写长篇《自述》,回顾一生在科学上探索的道路。 5月妹妹玛雅因中风而瘫痪,以后每夜念书给她听。 10月,给联合国大会写公开信,敦促建立世界。 1947年(68岁)继续发表大量关于世界的言论。 9月发表公开信,建议把联合国改组为世界。 1948年(69岁)4—6月同天文学家夏普林利合作,全力反对美国准备对苏联进行“预防性战争”。 抗议美国进行普遍军事训练。 发表《量子力学和实在》。 前妻米列娃在苏黎世病故。 12月,作剖腹手术,在腹部主动脉里发现一个大动脉瘤。 1949年(70岁)1月13日,爱因斯坦出院。 1月,写《对批评的回答》,对哥本哈根学派在文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学家—科学家》中的批判进行反批判。 5月发表《为什么要社会主义》。 11月“原子科学家非常委员会”停止活动。 1950年(71岁)2月13日发表电视演讲,反对美国制造氢弹。 4月发表《关于广义引力论》。 《晚年集》出版。 3月18日,在遗嘱上签字盖章。内森博士被指名为唯一的遗嘱执行人。遗产由内森博士和杜卡斯共同托管。信件和手稿的最终贮藏所是希伯莱大学。其他条款当中还有:小提琴赠给孙子伯恩哈德·凯撒。 1951年(72岁)连续发表文章和信件,指出美国的扩军备战政策是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 6月妹妹玛娅在长期瘫痪后去世。 9月“原子能科学家非常委员会”解散。 1952年(73岁)发表《相对论和空间问题》、《关于一些基本概论的绪论》。11月以色列第1任总统魏斯曼死后,以色列请他担任第2任总统,被拒绝。 1953年(74岁)4月3日给伯尔尼时代的旧友写《奥林匹亚科学院颂词》,缅怀青年时代的生活。 5月16日给受迫害的教师弗劳恩格拉斯写回信,号召美国知识分子起来坚决抵抗法西斯迫害,引起巨大反响。为经念玻恩退休,发表关于量子力学解释的论文,由此引起两人之间的激烈争论。 发表《〈空间概念〉序》。 1954年(75岁)3月,75岁生日,通过“争取公民自由非常委员会”,号召美国人民起来同法西斯势力作斗争。 3月被美国参议员麦卡锡公开斥责为“美国的敌人”。 5月发表声明,抗议对奥本海默的政治迫害。 秋因患溶血性贫血症卧床数日。 11月18日,在《记者》杂志上发表声明,不愿在美国做科学家,而宁愿做一个工匠或小贩。 完成《非对称的相对论性理论》。 1955年(76岁)2—4月同罗素通信讨论和平宣言问题,4月11日在宣言上签名。 3月写《自述片断》,回忆青年时代的学习和科学探索的道路。 3月15日挚友贝索逝世。 4月3日同科恩谈论关于科学史等问题。 4月5日驳斥美国法西斯分子给他扣上“颠覆分子”帽子。 4月13日在草拟一篇电视讲话稿时发生严重腹痛,后诊断为动脉出血。 4月15日进普林斯顿医院。 4月18日1时25分在医院逝世。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的六个观点

爱因斯坦作为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因为他在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量子论、分子运动论、宇宙学和统一场论等六大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科学贡献,这是其他物理学家无法比拟的。

狭义相对论。1905年6月,爱因斯坦创立的狭义相对论,引发了物理学的一场革命,它变革了传统的时空、质量、动量、能量等基本概念,不仅深刻揭示了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和空间的统一性,而且深刻揭示了各种物理运动形式的统一性:力动和电磁运动的统一性,以及两种运动量度(动量和能量)的统一性,从而极大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

广义相对论。在多数物理学家还不理解狭义相对论的时候,爱因斯坦却继续努力把他的理论向前推进。1907年提出了均匀引力场与均匀加速度的等效原理。以后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中间得到了他的老同学格罗斯曼的帮助,应用了黎曼的曲面几何,终于在1915年11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深刻揭示了作为时间和空间统一体的四维时空同物质的统一关系,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物质之间的引力不过是空间曲率的一种表现。

光量子论。早在1905年3月,爱因斯坦就写了《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的观点》的论文,提出光量子说,把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扩充到辐射在空间的传播上去。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揭示了光的量子本性,光不仅仅被看成是一种波动,它同时也是一种粒子,是粒子和波的综合。对于统计的平均现象,光表现为波动;对于瞬时的涨落现象,光表现为粒子,从而揭示了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光量子论的提出,几乎遭到了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反对,迟至1913年普朗克还认为这是爱因斯坦的一个失误。尽管如此,爱因斯坦还是孤军奋战,坚持贯彻量子论思想。1906年发表论文《普朗克的辐射理论和比热理论》,把量子概念扩充到物体内部的振动中去,成功地说明了低温时固体的比热同温度的关系。

1916年爱因斯坦发表的论文《关于辐射的量子理论》,是量子论发展第一阶段的理论总结,它从玻尔的原子构说出发,用统计力学的方法导出普朗克的辐射公式,提出受激辐射理论。这不仅对20年代量子力学的创立有重要作用,也为6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激光技术准备了理论基础。

1924年德布罗意的物质波说提出不久,就得到爱因斯坦的热情支持,而且爱因斯坦立即用来研究单原子理想气体,同印度青年物理学家玻色合作,提出玻色-爱因斯坦统计法。由于受了爱因斯坦这项工作的启发,薛定谔才试图去发展德布罗意理论,并于1926年建立了波动力学。

分子运动论。1905年的4月和5月,爱因斯坦发表了两篇关于分子运动论的论文,试图通过对悬浮粒子运动(即1827年发现的布朗运动)的观测来测定分子的实际大小。4月写的一篇是他向苏黎世大学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他从事这项研究,是为了解决半个多世纪来科学界和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原子和分子是否存在的问题。三年后,法国物理学家佩兰以精密的实验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预测,这就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原子和分子的存在。

现代宇宙学。爱因斯坦在建立广义相对论后,就开始有关宇宙学问题的探索。1917年发表题为《根据广义相对论对于宇宙学所作的考查》的论文,提出宇宙空间是有限无界的说,这是现代宇宙学的开创性文献。后来,由于荷兰天文学家德西特和前苏联大气物理学家弗里德曼的工作,发现宇宙空间可能是在不断膨胀着,预见到各个星系之间存在着相互分离(远退)的运动。这一预见为美国天文学家哈勃于1929年发现河外星系谱线的红移而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统一场论的研究。从20年代开始直至晚年,爱因斯坦把主要的科学创造精力用于统一场论的研究。企图建立一种包括引力场和电磁场的统一理论,用广义相对论的推广形式来概括所有各种物理运动形式,用场的概念来解释物质结构和量子现象。他认为这是相对论发展的第三阶段。

虽然这一研究探索当时未取得具有物理意义的结果,但近年来正以新的形式显示它有着不可估量的生命力。正如爱因斯坦自己在晚年时所说:“我完成不了这项工作了;它将被遗忘,但是将来会被重新发现。”

事实正是如此,1967年,巴基斯坦物理学家萨拉姆和美国物理学家温伯格各自独立地提出了电弱统一理论。电弱统一理论的成功又进一步促进了强、弱和电磁三种相互作用统一的所谓大统一理论的研究,以及包括引力在内的四种相互作用统一的所谓超统一理论的研究。

高尚的科学道德

爱因斯坦作为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并不把自己的注意力囿于自然科学领域,而是以极大的热忱关心社会、关心人的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科学道德思想和极为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成为全世界科学家和青年学生的楷模。

科学应以造福人类为目标。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萦怀于心的是希望科学能真正造福于人类。1931年,爱因斯坦对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生们说:“你们只懂得应用科学本身是不够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在你们埋头于图表和方程时,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

这种造福人类的高尚的科学道德,是由科研工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所决定的。爱因斯坦是一位关心人类命运,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伟大科学家。他于1930年发表的《我的世界观》一文,既是阐述科学与世界观、人生观之间关系方面的代表作,也是他自己世界观、人生观的生动表白。

该文写道:“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明白: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这些寓意深刻的话语,应该成为我们每个立志造福人类的年轻求学者、研究者的镜子。

科学工作者应主动担负其社会责任。个人与社会的矛盾,是人生面临的最基本的矛盾之一。人们思想政治立场的差异与科学道德观念的分野,都源出于个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与处理不同。爱因斯坦认为:“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他对人类社会负有高度责任感,一生发表的有关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言论近100万字的篇幅。他拒绝了每分钟一千美元的电台演说的聘请,却同意将宣布狭义相对论建立的30页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重抄一遍拍卖,将所得600万美元全部捐献支援反法西斯战争。

更值得指出的是,爱因斯坦认为人类的道德行为中,榜样的作用是重要的,而他自己就感到有责任做出榜样。因此,尽管他是一位颇有知名度的物理学家,但他对所经历的每一个重大政治,都要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突出表现在1933年他同猖獗一时的德国法西斯势力的斗争上。

当时他的挚友冯·劳厄为他担心,写信劝他对政治问题还是以明哲保身为好。他立即斩钉截铁地回信道:“我不同意您的看法,以为科学家对政治问题——在较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就是人类事务——应当默不作声。德国的情况表明,这种克制会导致:不作任何抵抗就把领导权拱手让给那些盲目的和不负责任的人。这种克制岂不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吗?试问,要是乔尔达诺·布鲁诺、斯宾诺莎、伏尔泰和洪堡也都是这样想,这样行事,那么我们的处境会怎样呢?我对我所说过的话,没有一个字感到后悔,而且相信我的行动是在为人类服务。”一个在自然科学众多领域有历史性贡献的人,对待社会政治问题又如此严肃、热情和高度负责任,这确实不愧为广大科研工作者追求和学习的榜样。

科学工作者以追求真理为天职。对科学工作者来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既表现为切身面临的各种人事关系,如师生、同事、同行的关系;也表现为个人与真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人与真理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和基本。一名科学工作者对待真理的态度比之于他对待同事的态度,往往更能从本质上反映出他的科学道德观念和行为。因为在现代社会里,真理具有最广泛的社会性,它通常是当代社会中广大的研究者共同探索的精神财富,而且还凝结着历代社会无数的研究者的珍贵劳动的心血。

早在学生时代,爱因斯坦就已成功摆脱了自我桎梏,并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精神状态转变到以探索真理为中心的思想境界。爱因斯坦认为这是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像我这种类型的人,其发展的转折点在于,自己的主要兴趣逐渐远远摆脱了短暂的和仅仅作为个人的方面,而转向力求从思想上去掌握事物。”通过刻苦的理论学习和富有创造性的独立思考,使他终于认识到探索、追求真理是一种世代相继、崇高伟大的公共事业,它并不是一种仅仅属于个人的事业。

爱因斯坦一生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崇拜偶像,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在爱因斯坦闯入理论物理学领域之前,一些物理学的权威几乎都盯住经典物理学上空的几朵乌云。爱因斯坦却不迷信权威,不拘常规,走自己的路。当别人盯住迈克耳逊实验时,他却盯住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当别人只注意到实验与理论之间明显的裂痕时,他却看出了经典物理学的基本缺陷,以至想到经典物理学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造。正是这种追求真理的高尚科学道德,使得爱因斯坦除了不倦探索外,别无他求,先后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创了现代物理学的一场深刻革命。

爱因斯坦一生追求真理的高尚科学道德,在对待别人误解的宽容态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953年,美国的惠特克不顾事实,也不听旁人劝告,在他所著的《以太和电理论的历史》一书中,故意贬低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贡献,而突出彭加勒和洛仑兹的贡献。对此,爱因斯坦毫不介意,因为真理已经得到公认;受贬的已不会是真理而仅仅是个人。他给玻恩的信中指出:“不要为你朋友的书(指惠特克的书)而失眠。每个人都做他认为是对的事,或者用决定论的语言来说,都做他所必须做的事。如果他居然使别人信服了,那是别人自己的事。我自己对我的努力固然感到满足,但是,要像一个老守财奴保护他辛苦攒来的几个铜板那样,把我的工作当作我自己的‘财产’来保护,那我并不认为是明智的。我对他毫无怨尤之意,对你当然也不会有什么意见。归根结蒂,我用不着去读这种东西。”

爱因斯坦后半生从事统一场论的研究,虽然遭到许多责难和嘲讽,探索也未取得成果,但他仍胸怀坦荡,愉快地说:“在科学上,每一条道路都应该走一走。发现一条走不通的道路,这是对于科学的一大贡献。……那种证明‘此路不通’的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就让我来做吧。”当然,作为一位科学巨匠,他深邃的洞察力,已预见到统一场论的光明前景。

科学工作者要根据良心行事。爱因斯坦在对科学活动进行道德评价时,十分重视“良心”的作用。他在评论诺贝尔设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奖金时说:“诺贝尔发明了一种当时从未有过的最猛烈的,一种超级的破坏工具。为了对此赎罪,也为了良心上的宽慰,他设置奖金来促进和平和实现和平。”而爱因斯坦自己由于参与了的制造工作,也常常受到良心的责备。他曾说:“今天,参加过研制这种历史上最可怕最危险的武器的物理学家,不说是犯罪,也是被同样的责任感所烦恼。”因此,爱因斯坦一再倡导和平运动,提倡裁军和东西方和谈。在他逝世前还发表了著名的《罗素-爱因斯坦和平宣言》。

爱因斯坦从他的道德观出发,认为“个人应当根据他的良心行事,即使这种行动势必要触犯国家的法律。”爱因斯坦这种道德自我评价的依据是“我们目前制度中存在着的道德标准,以及我们一般的法律和习俗,都是各个时代的无数个人为表达他们认为正义的东西所作的努力积累起来的结果。制度要是得不到个人责任感的支持,从道义的意义上来说,它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为什么任何唤起和加强这种责任感的努力,都成为对人类的重要贡献。”

德育是培养科学人才最基本的教育。爱因斯坦是成就卓著的物理学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教育家。他十分关心科学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在培养过程中尤其重视德育这一最基本的教育。1935年春给其妹妹玛雅的信中,曾指出:“一切人类的价值的基础是道德”。1938年6月在美国斯沃思莫尔学院授予典礼上,他面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语重心长地讲道:“从一个单纯的人的观点来看,道德行为并不意味着仅仅严格要求放弃某些生活享受的欲望,而是对全人类更加幸福的命运的善意的关怀。”“道德并不是一种僵化不变的体系。它不过是一种立场、观点,据此,生活中所出现的一切问题都能够而且应当给以判断。它是一项永无终结的任务,它始终指导着我们的判断,鼓舞着我们的行动。”

以后,爱因斯坦在给纽约“教育协会”成立75周年纪念会的贺信中,继续认为:“我确实相信:在我们的教育中,往往只是为着实用和实际的目的,过分强调单纯智育的态度,已经直接导致对价值的损害。”第二年,他应《纽约时报》教育编辑部请求而写的声明中,进一步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即社会准则)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何等深刻的见解!为着引导一大批走上科学之路的青年学生能成长为和谐发展的人,作为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他的科学道德思想中反复强调了德育是最基本的教育

爱因斯坦的生平简介

我们这些总有一死的人的命运多么奇特!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 ?

上都只作一个短暂的逗留;目的何在,却无从知道,尽管有时自以为 ?

对此若有所感。但是,不必深思,只要从日常生活就可以明白:人是 ?

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我们的幸福全部依赖于他 ?

们的喜悦和健康;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 ?

同情的纽带同我们密切结合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的提醒自己:我的 ?

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为基础的 ?

,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 ?

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发觉自己占用了同胞的 ?

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我认为阶级的区分是不合理的,它最后所凭借 ?

的是以暴力为根据。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 ?

在精神上,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 ?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的行 ?

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制,而且要适应内在的必然。叔本华说:“人虽 ?

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格言从我青年时 ?

代起就给了我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的时候, ?

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是宽容的持续不断的源泉。这种体会可 ?

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 ?

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

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的观点 ?

看来,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可是每个人都有一些理想,这些理想 ?

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 ?

享乐看作生活目的本身──我把这种基础叫做猪栏的理想。照亮 ?

我的道路,是善、美和真。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的亲切感情,要 ?

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 ?

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我总觉得,人们所努 ?

力追求的庸俗目标──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都是可鄙的。 ?

我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但我又明显地缺乏与别人 ?

和社会直接接触的要求,这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我实在是一个 ?

“孤独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 ?

朋友,甚至我最为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觉到 ?

一定距离而且需要保持孤独──而这种感受正与年俱增。人们会清楚 ?

地发觉,同别人的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值得惋惜 ?

。无疑,这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会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 ?

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 ?

断所左右,并且能够避免那种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 ?

的基础之上的诱惑。 ?

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政体。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 ?

而不让任何人成为被崇拜的偶像。我自己一直受到同代人的过分的赞 ?

扬和尊敬,这不是由于我自己的过错,也不是由于我自己的功劳,而 ?

实在是一种命运的嘲弄。其原因大概在于人们有一种愿望,想理解我 ?

以自已微薄的绵力,通过不断的斗争所获得的少数几个观念,而这种 ?

愿望有很多人却未能实现。我完全明白,一个组织要实现它的目的, ?

就必须有一个人去思考,去指挥、并且全面担负起责任来。但是被领 ?

导的人不应当受到强迫,他们必须能够选择自己的领袖。在我看来, ?

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 ?

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的,这是一 ?

条千古不易的规律。就是由于这个缘故,我总强烈地反对今天在意大 ?

利和俄国所见到的那种制度。像欧洲今天所存在的情况,已使得民主 ?

形式受到怀疑,这不能归咎于民主原则本身,而是由于的不稳定 ?

和选举制度中与个人无关的特征。我相信美国在这方面已经找到了正 ?

确的道路。他们选出了一个任期足够长的总统,他有充分的权力来真 ?

正履行他的职责。另一方面,在德国政治制度中,为我所看重的是它 ?

为救济患病或贫困的人作出了可贵的广泛的规定。在人生的丰富多彩 ?

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 ?

、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 ?

,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总是迟钝的。 ?

讲到这里,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厌 ?

恶的军事制度。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的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 ?

,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鄙夷不屑。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 ?

出于误会;光是骨髓就可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的这种罪恶的渊 ?

薮,应当尽快加以消灭。任人支配的英雄主义、冷酷无情的暴行,以 ?

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的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 ?

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 ?

这种可憎的勾当。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 ?

,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遭到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 ?

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蓄意败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

我们所能有的最美好的经验是奥秘的经验。它是坚守在真正艺术 ?

和真正科学发源地上的基本感情。谁要体验不到它,谁要是不再有好 ?

奇心,也不再有惊讶的感觉,谁就无异于行尸走肉,他的眼睛便是模 ?

糊不清的。就是这样奥秘的经验──虽然掺杂着恐惧──产生了宗教 ?

。我们认识到有某种为我们所不能洞察的东西存在,感觉到那种只能 ?

以其最原始的形式接近我们的心灵的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

正是这种认识和这种情感构成了真正的宗教感情;在这个意义上,而 ?

且也只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才是一个具有深挚的宗教感情的人。我无 ?

法想象存在这样一个上帝,它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赏罚,会具有我 ?

们在自己身上所体验到的那种意志。我不能也不愿去想象一个人在肉 ?

体死亡以后还会继续活着;让那些脆弱的灵魂,由于恐惧或者由于可 ?

笑的唯我论,去拿这种思想当宝贝吧!我自己只求满足于生命永恒的 ?

奥秘,满足于觉察现存世界的神奇结构,窥见它的一鳞半爪,并且以 ?

诚挚的努力去领悟在自然界中显示出来的那个理性的一部分,倘若真 ?

能如此,即使只领悟其极小的一部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他们的哲学思想分别是什么?

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15年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5年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他一生科研成果卓著,其中最卓著的是他用实验证实了原子的存在,创立了相对论,并发展了普朗克提出的量子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一生为现代物理学发展做出了卓绝贡献。其最卓绝的成就是他突破牛顿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创立了适用于微观高速运动领域的相对论。

在爱因斯坦之前,人们自古以来都认为,虽然物质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它们的运动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但时间和空间都是不受物质的分布及其运动影响的。由此,把时间、空间、物质、运动完全割裂孤立开来。天才的物理学家牛顿也相信这一看法,据之提出了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观念。爱因斯坦不同意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和绝对运动观,从光速有限出发,提出宇宙间的时间同时性都是相对的,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如月球上发生的时间是相对于地球这个参照系来说的。在同时性是相对的基础上,他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和绝对运动概念。因为时间的同时性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的,所以都是相对的;而运动又是与时间紧密相连的,所以运动也都是相对的,孤立地看地球,它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空间和时间是紧密相连的,所以绝对空间也是不存在的。从而,爱因斯坦把看起来似乎是彼此无关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了起来,使它们成了相互密切联系的对立统一体,于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1916年,爱因斯坦又经过10年探索,进一步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创立工作。广义相对论是一种没有引力的新引力理论,是适用于所有参照系的物理定律。它与狭义相对论不同,狭义相对论仅仅适用于不存在引力的物理过程。研究的是直线、匀速相对运动的参照系;而广义相对论研究的是作任何运动的参照系,既适应直线、匀速运动的参照系,又适应加速运动和旋转运动的参照系,因而它是相对论大厦的第二层楼房。广义相对论进一步表明,时间和空间并不是孤立的,物质的分布和运动也反过来决定时间和空间的结构。它们之间也相互影响,是对立统一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近代科学技术在幻世纪取得的最重大成果,它导致了古老物理学的彻底革命,完成了物理学第三次理论大综合,进一步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发展的基石。

1.柏拉图认为任何一种哲学要能具有普遍性,必须包括一个关于自然和宇宙的学说在内。柏拉图试图掌握有关个人和大自然永恒不变的真理,因此发展一种适合并从属于他的政治见解和神学见解的自然哲学。

2.亚里士多德把科学分为:(1)理论的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和后来被称为形而上学的第一哲学);(2)实践的科学(学、政治学、经济学、战略学和修饰学);(3)创造的科学,即诗学。亚里士多德为其哲学学校设立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他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

3.培根的哲学思想是与其社会思想是密不可分的。他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代表,主张发展生产,渴望探索自然,要求发展科学。他认为是经验哲学阻碍了当代科学的发展。因此他极力批判经验哲学和神学权威。他还进一步揭露了人类认识产生谬误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四相说”。他说这是在人心普遍发生的一种病理状态,而非在某情况下产生的迷惑与疑难。第一种是“种族的相”,这是由于人的天性而引起的认识错误;第二种是“洞穴的相”是个人由于性格、爱好、教育、环境而产生的认识中片面性的错误;第三种是“市场的相”,即由于人们交往时语言概念的不确定产生的思维混乱。第四种是“剧场的相”这是指由于盲目迷信权威和传统而造成的错误认识。培根指出,经验哲学家就是利用四种相来抹煞真理,制造谬误,从而给予了经验哲学沉重的打击。但是培根的“相说”渗透了培根哲学的经验主义倾象,未能对理智的本性与唯心主义的虚妄加以严格区别。

培根认为当时的学术传统是贫乏的,原因在于学术与经验失去接触。他主张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相辅相成。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他提出“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对经验哲学进行了有力的攻击。

培根的科学方法观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关于物质是万物本源的思想,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具有运动的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属性。培根从唯物论立场出发,指出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自然界及其规律。但受时代的局限,他的世界观还具有朴素唯物论和形而上学的特点。

4.笛卡儿的方法论对于后来物理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他在古代演绎方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以数学为基础的演绎法:以唯理论为根据,从自明的直观公理出发,运用数学的逻辑演绎,推出结论。这种方法和培根所提倡的实验归纳法结合起来,经过惠更斯和牛顿等人的综合运用,成为物理学特别是理论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作为他的普遍方法的一个最成功的例子,是笛卡尔运用代数的方法的来解决几何问题,确立了坐标几何学即解析几何学的基础。

5.卢梭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这就是人民主权思想。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提出“天赋说”,反对专制、暴政。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解放出来的要求。但是卢梭抛弃了他自己的孩子,因为他觉得凭自己的经济情况无法抚养自己的孩子,把他们送到育婴堂让国家培养是对孩子的最好安排。这一点在《悲惨世界》中也被雨果反复嘲笑挖苦。而他自己的《忏悔录》也极内疚地提到了这一点

6.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对于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就要首先看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是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实际上人的感知提供的只是物体的某些特性,如质量、体积、形状、数量、重量、运动速度等,没有这些特性,我们就无法对物体展开想象。这是物体的主要特性。物体还有其它从属特性,如颜色、声音、味道和温度感觉等,这些从属特性虽然是物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们可以把一辆蓝色的桌子想象成绿色的桌子。这种主要特性和从属特性的区别让人进一步问:外部世界真实状况究竟是什么?因为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也就是说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的头脑当中?因此,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只有在人的头脑中才成为可能

7.黑格尔与史诗诗人荷尔德林和客观唯心论者谢林同一时期就读于图宾根神学院。在深入观察了法国大革命的整个演进过程后,三人合作致力于对康德及其后继者费希特的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

黑格尔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精神现象学》。在世时出版的作品还有《哲学全书》、《逻辑学》和《法哲学原理》。其他有关历史哲学、宗教哲学、美学和哲学史的著作则是在他去世后,根据他当年演讲时学生所做的笔记汇编而成。

黑格尔的著作以其覆盖面之深广而享有盛誉。他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体系来理解哲学的历史和我们身处的世界本身——在黑格尔,这个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个历史的行进,其中每一个相续的运动都是为解决前一运动中的矛盾而出现的。”例如,他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西方社会中引入真正的自由。 但正因为是绝对的初次,它也是绝对的激进的:在革命消灭了它的对立面后,革命所唤起的暴力高潮无法自我平抑,结局是无路可去的革命最终自食其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毁于残暴的恐怖统治。然而,历史总是在对过失的自我学习中前行的:正是这种经验,也只能在有了这样的经验之后,一个由自由公民组成的既能行使理性的职责,又能实现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宪政才有可能得以出现。

在《历史哲学》的前言中,黑格尔阐述:“哲学表明,意识是存在于它无限多个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说,意识是存在于自由的、无限多的形态之中,而对立的抽象内省的形态只是它的一种反映。意识是自由的、独立存在的、有个性的,仅仅属于精神。”

所以作为单独概念的“意识”,由两部分组成,两者都各有无限多个“形态”,一部分是原则性的,另一部分是对每个历史的具体反映,所以他又说:“通常意义上的意识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事物总体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对事物具体反应的抽象概念。” 他同时说:“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不同,对事物的反应也不同,和原则性的意识有所偏移,但是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这种偏移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取决于他的正常状态,取决于他对上帝的尊敬程度。要了解这种概念的程度,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

所以,虽然黑格尔的语言很难懂,但他阐述了形而上学必须要研究每一个中的命题和反命题如何联系的机制,因此必须要比较每一个历史中的例子和它们的原型,了解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的地方。 黑格尔对人类社会抱有一种有组织性和目的论的观念,他的著作语言丰富而难懂,对于现代读者来说非常令人迷惑。不仅如此,他的观念和现代知识界流行的存在主义哲学以及个利的观念也正相反。

许多人认为,黑格尔的思想象征着了19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动的顶峰,对后世哲学流派如存在主义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有甚者,由于黑格尔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两者之要义,因此,对于那些因看到自由主义在承认个人需求、体现人的基本价值方面的无能为力而觉得自由主义正面临挑战的人来说,他的哲学无疑是为自由主义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

8.马克思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写了500多篇文章,评述当时国际重大,抨击各国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经过他在50年代和60年代辛勤劳动,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实现了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伟大变革。

1857 年7月~1858 年5月,马克思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第一次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继唯物史观这一伟现之后完成了第二个伟现。1858年初开始在这个手稿的基础上写《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他为该书写的序言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的表述。从1861 年8月至1863 年7 月 ,又写了一个新手稿 ,即《 1861 ~ 1863 年 经济学手稿》。在写作过程中把原来打算以《政治经济学批判》为题出版的巨著改名《资本论》。1867 年 9月 14日,《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问世。第二卷和第三卷由于他过早逝世未能最终完成,后经恩格斯整理和增补,分别在 1885 年和1894 年出版。《资本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创立。

9.尼哲学在当时曾经被当作一种“行动哲学”,一种声称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哲学。他的哲学具有傲视一切,批判一切的气势。这正是他的哲学被后现代主义欣赏的重要原因。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不是拒斥,就是消解。然而对尼哲学却情有独钟,后现代主义者从尼哲学中吸纳了他们所需要的一切。包括尼哲学的基本思想观点,甚至尼的哲学风格。尼哲学中的消解倾向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精神支柱,尼绝没有想到,他成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先驱。

对他来说,哲学思索家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尼,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是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尼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认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尼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在认识论上,尼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上帝存在的基础已开始瓦解,但是由于没有新的信仰,人们还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尼的一句名言“一声断喝——上帝死了”——是对上帝的无情无畏的批判。他借狂人之口说,自己是杀死上帝的凶手,指出上帝是该杀的。基督教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是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尼认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杀死了作为神的上帝,又迎来了资本的上帝,资本化身的上帝。尼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被资本奴役,不会比被上帝奴役自由得多。但他的“上帝死了”的呼喊,断喝的启蒙价值是不能低估的。

尼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为此,要对传统道德价值进行清算,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上帝的最后掩体,他深深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蚀人们的心灵。尼自称是非道德主义者和反基督徒,他猛烈批判基督教的道德,基督教所崇尚的美德。

尼对现代理性也持批判态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学家开刀,他指出哲学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历史感,几千年来,凡是经哲学家处理的一切都变成了概念木乃伊。理性所起的作用无非是把流动的历史僵固化,用一些永恒的概念去框定活生生的现实。结果是扼杀了事物的生灭变化过程,扼杀了生命。他认为,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偶然性的,动荡不定的,从而无法捉摸的世界。他说,实况是没有的,一切都是流动的,抓不住的,躲闪的。哲学家的第二个特性是“拒绝感官的证据”,颠倒了真正的世界和象的世界。感性证据是真实的,可信的,只是对它们加工时才塞进了谎言。哲学家的第三个特性是混淆始末,他们否认生长过程,进化过程。哲学家的第四个特性是运用语言中的“理性”强制人们犯错误。“是”与“存在”混为一谈,弄成真,弄真成,蒙骗无知的人们。他认为,从苏格拉底到现代人都狂热的诉诸理性,是很荒谬的。人类之所以崇尚理性,是指望它给人带来自由和幸福;然而结果恰恰相反,理性处处与人的本能为敌,造成人的更大痛苦。

批判理性带来的谬误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否定理性的存在,理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理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进程的硕果。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哲学家就是用理性的武器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理性本身没有错,理性是不能否定的。没有理性,人类就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没有理性,人类将落入迷茫可怕的境遇。

尼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尼比较了强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静,精确,逻辑,生硬,节欲;强力意志的特性是:,欲望,狂放,活跃,争斗。尼认为,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强力意志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人世间的不平等作了辩护。在尼看来,人类与自然的生命一样,都有强弱之分,强者总是少数,弱者是多数。历史与文化是少数强者创造的,他们理所当然的统治弱者。尼推翻了神的等级制度,肯定了人的等级制度。

尼还提出他的超人哲学,关于建构理想人生的哲学。超人是人生理想的象征,是尼追求的理想目标和人生境界。尼对现代人,现代生活感到很失望,他梦想改善人,造就新的人,即是超人。超人不是具体的人,是一个虚幻的形象。超人具有大地,海洋,闪电那样的气势和风格。尼认为,超人还没有现实的存在,它是未来人的理想形象;超人给现实的人生提出了价值目标;超人是人的自我超越。

尼鼓吹人生的目的就是实现权力意志,扩张自我,成为驾驭一切的超人。超人是人的最高价值,应当藐视一切传统道德价值,为所欲为,通过奴役弱者、群氓来实现自我。同时,他特别反对男女平等、婚姻自由、女性解放,在他看来,人们对待妇女的方式就是“别忘了你的鞭子”。

尼的唯意志论哲学价值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尼继承了启蒙运动的精髓,反映了现代意识的觉醒。对人生价值的积极肯定,引发了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思考,重新定位人生;对工具理性和工业文明的否定性批判,开启了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另一方面,对理性的批判,对传统的否定也存在着片面性,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欣赏的一面。他的思想反映了正在形成的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

10.在现代西方哲学界,逻辑学界以及社会政治领域内,罗素都享有崇高声誉。在学术领域,他不仅是风靡20世纪的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而且是对数学逻辑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的逻辑学家,他在政治领域所从事的大量活动,在国际舞台上有很大影响。作为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罗素对分析哲学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他所提出的观点上,而且表现在他对分析哲学的其它两位创始人穆尔和维特根斯坦,对逻辑实证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卡尔纳普,对逻辑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硼因等人,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作为一位逻辑学家,罗素甚至被看作是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逻辑学家。他在数学逻辑方面的贡献是举世公认的,他和怀特海合作的《数学原理》一书已被公认为现代数理逻辑这门科学的奠基石。他所提出的“罗素悖论”刺激和推动了20世纪逻辑学的发展,他的类型理论为解决这个悖论作出重大贡献。他所主张的逻辑主义——即认为可以用逻辑概念来定义数学的核心概念也对数学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作为一位社会活动家和社会思想家,罗素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教育,,婚姻,社会改革,历史,政治的探讨以及女权主义运动与和平运动他的探讨和活动改变了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使无数人走进哲学,他的知识成果在全世界开花,郁郁葱葱。